基地作为核心战略资产,其保护措施需要从防御设施升级、资源管理、战术部署和应急机制四个维度综合规划。基地的耐久度和防御火力直接取决于指挥中心等级,优先升级中央区的军事港口、区域防御指挥中心和战机平台能显著提升对舰对空火力,同时扩建基地可增加计划圈数量,为防御调度提供更多操作空间。工业区的维护设备升级则能加速受损舰船自动维修效率,确保战斗续航天数。
资源对接与护盾管理是基地生存的关键策略。前哨站达到5级后可对接矿点资源,既能增加基地产量又可避免工程舰暴露风险,但需注意对接后该矿点将无法直接采集。护盾开启需计算热盾1.5小时冷却与7小时持续时间的周期,建议在离线前激活护盾覆盖休眠时段,若遭遇连续飞袭且护盾期内被封锁,需果断拆解关键舰船保留资源。资源港口应保持至少2条工程舰待命,便于突发情况下快速重建或迁移。
主力舰队应常驻战巡舰作为抗伤单元,搭配光锥等防空舰船组成拦截网络,避免航母等核心单位直接暴露。基地主舰队需保持独立编队状态,通过封锁战术形成交叉火力区,采矿区域建议3名玩家协同布防,共享矿区监控与野怪刷新情报。当探测到敌方集结信号时,立即启用侦查舰监控航道,主力舰队后撤至小行星带等复杂地形待机。
应急机制包含主动撤离与被动重建双预案。劣势局中应将航母等高价单位单独编队曲速撤离,选择不可逆航行路径或断曲点规避追踪。若基地耐久归零触发保护机制,系统会强制在新坐标重建,需利用工程舰快速恢复前哨站功能,通过增援指令回收散落舰船。迁移基地前务必评估目标区域敌对势力密度,避免落入资源枯竭或战略孤立区域,联盟协同防御能有效降低单点防御压力。
定期维护防御数据是长效保护的基础。分析战斗记录中的舰船损耗比、护盾覆盖缺口和资源断供节点,针对性调整防御模块的升级优先级。科技研发应侧重提升基地近防系统的拦截率和储能效率,同时通过贸易管理中心储备紧急采购资源额度。保持与联盟成员的防御协议同步,确保在遭遇大规模进攻时能获得舰队支援或战术掩护,实现区域联防的规模效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