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排舰船的定位与配置直接影响战斗的胜负。前排的核心作用是吸收伤害并为后排创造输出环境,因此需要优先选择高耐久、高护甲或具备特殊防御机制的舰船。常见的合格前排包括T59、T20等重型护卫舰或驱逐舰,这些舰船的基础属性通常偏向生存,同时可通过装备和技能进一步强化抗压能力。需舰船的前后排位置由蓝图中的定位决定,无法手动调整,因此选择舰船时必须明确其定位是否为前排。
装备与技能的选择是提升前排生存能力的关键。前排舰船应优先装配增加护甲值、能量抗性或生命回复的组件,例如重型装甲板或能量护盾发生器。技能方面,坚韧、重型护盾等能够直接减少所受伤害的技能是首选,而具备群体嘲讽或护盾共享效果的技能则能进一步保护后排。若舰船自带修复能力,可搭配提高修复效率的装备以增强持续作战能力。部分舰船拥有独特的防御机制,例如护盾充能或伤害减免,需根据其特性定制装备方案。
舰队编组时需注意前排与中后排的协同。一支完整的舰队通常需要1-2艘前排舰船,具体数量取决于敌方火力强度。若敌方以高爆发输出为主,可增加前排数量并搭配奶船提供续航;若敌方侧重持续消耗,则需平衡前排硬度与后排输出效率。编队指挥值有限,因此不建议盲目堆砌高成本前排舰船,而是根据实战需求灵活调整。增援功能可突破指挥值限制,但会牺牲曲速航行能力,需谨慎使用。
实战中,前排舰船的操控细节同样重要。手动操作时可优先集火敌方高威胁目标,减少前排承受的火力压力;自动战斗时则需确保前排舰船的技能触发逻辑合理,例如优先开启防御技能而非输出技能。若前排血量过低,应及时撤回维修,避免因战损影响整体战斗力。利用地形或计划圈提前部署前排舰船,可有效拦截敌方突进单位或保护己方资源点。
资源投入与长期培养是维持前排强度的基础。前排舰船的技术值应优先用于强化防御属性,例如护甲、结构和抗性模块。蓝图研究时,可定向选择提升前排舰船稀有度的技术分支,以解锁更高阶的防御能力。日常任务和活动产出的资源应优先保障前排舰船的维修与升级需求,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战斗状态。